04日
50岁出头柳女士(化名),被发现肝血管瘤超过10年,今年体检发现它有长大的趋势,并且日常出现了上腹胀的症状,这才来到山西长峰血管瘤医院接受手术。在很多谈“瘤”色变的患者看来,刘女士或许太过心大,但她的心大不无理由。
该院张斌主任表示:“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5%。肝血管瘤目前被认为无恶变倾向,且大多无明显症状,治疗上以随访观察为主,只有少数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如果在体检报告结论中看到‘肝血管瘤’字样,第一时间不必太过担心。但如果伴有某些症状或病史,还是需要到专科进一步明确诊断。”
“大多无明显症状”
“肝血管瘤发病原因通常被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张斌主任介绍,大多数患者日常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常在体检中的肝胆脾胰腹部超声检查中才被发现。
“也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症状,就像刘女士的腹胀。”张斌主任说,“肝血管瘤出现症状一般是因为它对周围组织造成了推挤或压迫,与它的大小和生长部位密切相关。比如,肝血管瘤压迫胃或十二指肠,可能出现恶心、腹胀;压迫胆道造成胆道梗阻,可能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
但这些症状都缺乏特异性,且肝血管瘤患者的肝功能和肿瘤标记物指标往往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要诊断肝血管瘤,还是要依赖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就是超声检查。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肝血管瘤容易被诊断,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则需进一步复查确认。
诊断明确的无恶变倾向”
“如果体检报告或日常超声检查报告中出现‘怀疑肝血管瘤’或‘不典型肝血管瘤’等字样,找肝胆外科专科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张斌主任提醒,诊断明确的肝血管瘤目前被认为没有恶变倾向,但一些未明确诊断的不典型“肝血管瘤”,有可能是尚未被诊出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恶性肿瘤,尤其是有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病史或恶性肿瘤家族病史的患者,如不明确诊断,可能贻误恶性肿瘤的治疗时机。
张斌主任分享了一则令人惋惜的病例:小许(化名)今年才16岁,近日被确诊为肝癌,肿瘤直径已达15厘米。询问和研究病史时,张斌主任发现,小伙子有乙肝病史,早在2年前的B超报告中就提示过“考虑肝血管瘤”,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未再明确诊断。如今,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即使是明确诊断的患者,也务必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随访,可以及时关注肝血管瘤变化或及时发现被误诊的恶性肿瘤。”张斌主任分享了另一则病例:今年53岁的董女士(化名)在2019年体检的B超检查中被“考虑”为肝血管瘤,收到报告后,她第一时间到当地医院复查,明确了诊断,当时肿瘤直径约为17厘米。然而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在接下去的2020年,董女士忽略了例行体检,直到2021年被确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肿瘤直径已达61厘米。
张斌主任解释,目前在诊断肝血管瘤的几种影像学手段中,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约为61%,CT检查的准确率约为77%,磁共振检查准确率约为92%。“因此有时为了明确诊断,可能需要做多项检查,反复确认,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够理解。”
“少数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诊断明确的肝血管瘤目前被认为无恶变倾向,且大多无明显症状,可以随访观察为主,但张斌主任提醒,有一些情况需要患者特别重视,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1.当肝血管瘤伴有症状,务必寻求专业医生判断,排除其他原因,中重度症状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当肝血管瘤带来并发症,比如自发性或创伤性的破裂出血,建议手术治疗;
3.一些特殊类型的肝血管瘤,比如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等,需要手术切除。
“目前,有些肝血管瘤的手术适应症仍存在争议,建议找专科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此外,张斌主任提醒,当一些特定人群身上出现巨大肝血管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考虑预防性治疗。比如重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等,如果发生剧烈撞击,肝血管瘤破裂出血机率会增高;比如准备怀孕的妇女,妊娠可能造成肝血管瘤快速增长,进而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目前,治疗肝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中腔镜下手术切除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术中相对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另外还有局部消融术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需根据术者和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多通道服务,就诊更便捷
Multi-channel service , visits more convenient
山长峰医院
太原市小店区晋阳街
服务热线:0351-3957655
山长峰医院 版权所有 如有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晋ICP备15002860号-5 晋公网安备 140040号
投诉建议:0351-3957655 院区地址:太原市小店区晋阳街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Copyright © 2025 ShanXi ChangFeng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